烽火台
【拼音】fēng huǒ tái
【基本释义】 也叫狼烟台。古代为燃烧烽烟报警而在边境上所筑的高台。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古代边防举火报警的建筑。
宋 周煇 《清波杂志》卷十:“沿江烽火臺,每日平安,即於发更时举火一把;每夜平安,即於次日平明举烟一把。缓急盗贼,不拘时候,日则举烟,夜则举火,各三把。” 清 顾祖禹 《读史方舆纪要·直隶六·大名府》:“ 澶濮 间皆有烽火臺,俱 五代 时及 宋 咸平 、 景德 间所置也。” 谢觉哉 《不惑集·现代的“长城”和“坑儒”》:“从 山海关 直到 嘉峪关 的 长城 ,据说是阻 胡 人的马足的,但如没有人守,马也可以设法跳过来,于是每隔十里筑一烽火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