宴收
【拼音】-
【基本释义】 宴收 - 现象 年终检查验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作方法,对工作具有较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。然而,由于腐败盛行,各级官员官僚主义思想严重,现实之中,一些检查验收却变了“味”。有的检查验收只不过是搞形式、走过场,甚至变成了吃喝的“代名词”。 有些县委书记戏称自己是“三陪”书记:整天陪着上级领导检查工作、陪着汇报工作、陪着喝酒吃饭。说是他们每年参加会议、应付检查指导就占了三分之一时间,难以深入到基层研究、解决问题。可这又是身不由己,而且丝毫不敢怠慢,实在是太累。一些基层干部则抱怨说,到了年底整天为评比验收忙活,除了写材料就是陪吃陪喝,因为“现在的验收成‘宴收’了”,哪有时间和心思干应干的正经事。 由于腐败盛行,各级官员官僚主义思想严重,在名目繁多的各种检查评比中大吃大喝,已成了一股见怪不怪的风气。领导机关有,基层更是应接不暇。据媒体报道,一些乡镇干部说,有时一天最多接待20多位上级领导机关的头头脑脑,陪吃喝都陪不过来。有的穷乡,一年仅有的几十万元办公经费,大多都花在了这上面。 宴收 - 形成原因 由于腐败盛行,各级官员官僚主义思想严重,一方面是检查验收者思想上的主观主义、行为上的形式主义和价值取向上的享乐主义,另一方面是被检查验收单位平时工作不扎实,马马虎虎,为了过关,只能是殷勤伺候,好酒好茶热情款待,以期蒙混过关。这种“宴收”,造就了新的腐败,严重败坏了党风,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,助长了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危害极大。因此,必须杜绝“宴收”现象。 宴收 - 造成问题 如此频繁的评比“宴收”,把干部搞得身心疲惫、苦不堪言,心烦却不敢言。因为有时“宴”不好,不要说有关部门给“小鞋”穿,就是“紧紧鞋带”,下级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。这是其一。 其二是,因“宴请”花的都是公款,基层也不想因此“得罪”有权进行检查评比的上级官员,更何况有些部门就是“以宴代验”,基层单位及其干部哪敢拿“鸡蛋碰石头”,没事找事? 其三,更重要的是,因一些上级机关把检查验收评比,当作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甚或政绩来对待,下级即使内心抱怨,表面也不能和不敢不热烈欢迎不盛情宴请。至于这些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,接二连三轮番上阵的“宴收”,所造成的劳民伤财,浪费巨大,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,则很少有人考虑了。 宴收 - 正确做法 首先要从中央国务院领导做起,要积极带领各个部委领导,大兴实事求是之风。只有从上到下刹住歪
【详细解释】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