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力
【拼音】shí lì
【基本释义】 (一)、靠劳动生活。
(二)、指靠劳动生活的人。
(三)、靠租税生活。
(四)、粮食和人力。
(五)、指腹中有食物而产生的气力。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靠劳动生活。
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庶人食力。” 宋 苏轼 《籴米》诗:“知非笑昨梦,食力免自愧。” 清 顾炎武 《刈禾长白山下》诗:“食力终全节,依人尚厚颜。”
(二)、指靠劳动生活的人。
《礼记·礼器》:“天子一食,诸侯再,大夫士三,食力无数。” 郑玄 注:“食力,谓工、农、商也。” 陈澔 集说:“食力,自食其力之人,农、工、商贾,庶人之属也……礼不下庶人,故无食数,饱即止也。”
(三)、靠租税生活。
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问大夫之富,曰:‘有宰食力,祭器、衣服不假。’” 孔颖达 疏:“食力,谓食民下赋税之力也。”
(四)、粮食和人力。
南朝 陈 徐陵 《司空章昭达墓志铭》:“ 周迪 资其食力,更事窥窬。” 唐 司空图 《复安南碑》:“扑魅驱貍,潜消沴气,农商并劝,食力兼储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平定回部本末》:“今 霍集占 困守危城,食力已尽。”
(五)、指腹中有食物而产生的气力。
元 秦简夫 《赵礼让肥》第一折:“不是我无食力身躯闪这一滑,多管是少人行山路凹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