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草
【拼音】sù cǎo
【基本释义】 指墓地上隔年的草,用为悼念亡友之辞朋友之墓,有宿草而不哭焉。--《礼.檀乡上》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隔年的草。
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朋友之墓,有宿草而不哭焉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宿草,陈根也,草经一年则根陈也,朋友相为哭一期,草根陈乃不哭也。”后多用为悼亡之辞。 晋 陶潜 《悲从弟仲德》诗:“流尘集虚坐,宿草旅前庭。” 唐 戴叔伦 《赠康老人洽》诗:“多识故侯悲宿草,曾看流水没桑田。” 宋 司马光 《送王待制知陕府》诗:“畴昔诚相契,间关分不渝。絶絃悲宿草,抚首念诸孤。”
(二)、借指坟墓。
清 周亮工 《祭福建按察使程公仲玉文》:“赖公之灵,徼天解网,沉寃获雪。南奔两亲之丧,伏处草土,收召魂魄。始得走一介,以生芻一束,告公于宿草之前。然已去公之没四年于兹矣!”
(三)、借指人已死多时。
清 宋荦 《吴汉槎归自塞外作歌以赠》:“归来两公已宿草,惟君怀抱犹豪雄。” 清 陆以湉 《冷庐杂识·初三月》:“今二君已皆宿草,回溯前尘,恍如春梦。”
(四)、存留过夜的草料。
元 无名氏 《桃花女》楔子:“耕牛无宿草,仓鼠有餘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