歌圩节
【拼音】-
【基本释义】 农历歌圩节又称“歌圩节歌节”或“三月歌圩节”,是壮族的传统歌节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,如正月十五、歌圩节、四月八、八月十五等,其中以歌圩节最为隆重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,染彩色蛋,欢度节日。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,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,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,接待外村歌手。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,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。小的歌圩有一、二千人,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。详细解释 简介 歌圩节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,时在农历三月初三。歌圩节三月初三,每逢歌圩节,壮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“歌圩”活动,在这一天,男女青年要对歌终日,所以又称为“歌节”。 柳州是壮族人民具有传奇色彩的歌手刘三姐的故乡,这里的壮族人民无论男女老幼都是能歌善舞的好手。歌圩那天,大伯、大嫂们提着事先准备好的五色饭和彩蛋,青年男女们则都打扮得很漂亮,姑娘们还要带着绣球,涌向歌圩地点,鱼峰山下是一个主要的歌圩。 歌圩的高潮是擂台赛,歌台设在山脚下的几棵大榕树下,歌手们相继上台献艺。有老歌手,也有初登歌台的新秀;人们歌唱着新生活,歌唱着甜蜜的爱。 歌圩节又叫“三月三”、“歌婆节”,是壮族传统歌节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。日歌圩在野外,以歌择配为主要内容;夜歌圩在村子里,主要唱生产歌、季节歌、盘歌和历史歌。除农历三月初三,春节、四月初八、中元、中秋以及婚嫁、小孩满月、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。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,也可形成临时歌圩。 其起源程序有多种传说,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,众人争相传唱,逐渐衍成歌圩;一说为娱神,除灾驱疫;一说为记念一对坚贞情侣。 起源 要说“歌圩节”的来历,可推到追念伏羲氏。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,繁衍后代,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“人祖爷”,在淮阳(伏羲建都地)建起太昊陵古庙,由农历二月二到歌圩节为太昊陵庙会,善男信女,南船北马,都云集陵区,朝拜人祖。 农历歌圩节,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。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:“三月初三春正长,蟠桃宫里看烧香;沿河一带风微起,十丈红尘匝地 。”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。她有两个法宝
【详细解释】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