拆那文学
【拼音】-
【基本释义】 拆那文学 - 简介 在网络上,流行一种“拆那”文学。2011年1月6日,李承鹏新书《李可乐抗拆记》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,王克勤、王小山、洪晃、高晓松知名人士到场,他们由“拆那”文学的讨论出发,从而对“中国作家作品的现实力量”的话题进行百家争鸣。相对于当代中国文学苍白无力的毛病来说,“拆那”文学的出现,可以说是对这个“拆时代”最直接的强攻。 王小山、李承鹏、高晓松、王克勤和钟如九(左起) 拆那文学 - 名家讨论 “拆那”文学:用文学抗拆 李承鹏:新锐知识分子,具号召力的网络博主,超人气意见领袖,社会评论家、杂文家、畅销作家。 王小山:曾以“黑心杀手”的笔名开创网络黑通社写作风格。从事过十数种职业,现为自由职业者。 王小山:现在,有种文学叫“拆那”。完全不懂外语的人可能看不懂。什么叫“拆那”?“拆那”等于China的谐音。我们的时代就是一个拆的时代,拆什么?拆那。那是什么?那是一个代词。代的是什么?代的是大家的房子、大家的财产。谁来拆?这都是问题,我们接下来就研究这些问题。李承鹏写了一本新书《李可乐抗拆记》里说的就是这个“拆”。在2010年,尤其在2010年,好像是祖国大地、中华大地处处冒着火花和浓烟,拆得都差不多了。 王克勤:为什么拆迁不断地加剧,或者拆迁越拆越劣、越拆越狠?严格来讲与我们的GDP,也就是与中国模式有关系。中国模式是以国家主导的快速带领经济发展的模式。中国模式下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。实际上拆迁在很大程度上是很多人共同面临的痛苦。 王小山:为什么GDP的增长要拆迁? 王克勤:我觉得拆迁之痛是制度之痛。中国很多老百姓的房子不断地被拆迁,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,很多农民的土地被占,如果在一个产权清晰的私有制国家里,就不是你今天征我的地或者拆我房的问题,而是跟我谈价的问题、我愿意不愿意拆的问题。我想到美国有一个老太太占的屋子,想不到日本东京,也想不到两百多年前发生在德国的故事,18世纪中叶,当时国王威廉二世在柏林修了一座行宫,有一天他去他的行宫游玩,看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地方,法院给皇帝下了一份通知书,要求皇帝恢复原状。德国皇帝曾经说过这样的话,原来我做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,好在有独立的司法。我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,私有制是每个被拆迁的人最后的选择。如果我的房子是我的,如果我们的法律保障我们的私有财产,使我的资产神圣不可侵犯,你能拆我的吗? 高晓松:就拆迁这个事
【详细解释】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