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残
【拼音】huí cán
【基本释义】 (一)、旧时官府在营建后将剩馀物资变卖回缴国库之称。唐 元结《请收养孤弱状》:“有孤儿投军者,许收驱使;有孤弱子弟者,许令存养。当军小儿先取回残及回易杂利给养。”《新唐书·食货志二》:“文宗 大和 九年,以天下回残钱置常平义仓本钱,岁增市之。”参见“币餘”。
(二)、旧时官府将用后的剩馀物资变买上缴国库之称。《旧唐书·王毛仲传》:“毛仲 部统严整,羣牧孳息,遂数倍其初。芻粟之类,不敢盗窃,每岁迴残,常致数万斛。”参见“币餘”。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旧时官府在营建后将剩馀物资变卖回缴国库之称。
唐 元结 《请收养孤弱状》:“有孤儿投军者,许收驱使;有孤弱子弟者,许令存养。当军小儿先取回残及回易杂利给养。”《新唐书·食货志二》:“ 文宗 大和 九年,以天下回残钱置常平义仓本钱,岁增市之。”参见“ 币餘 ”。
(二)、旧时官府将用后的剩馀物资变买上缴国库之称。
《旧唐书·王毛仲传》:“ 毛仲 部统严整,羣牧孳息,遂数倍其初。芻粟之类,不敢盗窃,每岁迴残,常致数万斛。”参见“ 币餘 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