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汛兵
【拼音】fáng xùn bīng
【基本释义】 指 明 清 时驻防在地方上的军队。 清 姚燮 《岁暮》诗之二:“埋盐窖冷飢逃雀,防汛兵闲醉博梟。”原注:“防汛兵, 清 制,千总、把总、外委所属的緑营兵称汛,分防地称汛地。”亦省称“ 防兵 ”。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民团上》:“兵制有六种:一、营兵,二、砲臺守兵,三、各处汛地防兵,四、一等藏兵,五、二等藏兵,六、义兵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莅任·禀帖赘说》:“分拨各集防兵,宜时加检察。”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指 明 清 时驻防在地方上的军队。
清 姚燮 《岁暮》诗之二:“埋盐窖冷飢逃雀,防汛兵闲醉博梟。”原注:“防汛兵, 清 制,千总、把总、外委所属的緑营兵称汛,分防地称汛地。”亦省称“ 防兵 ”。 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民团上》:“兵制有六种:一、营兵,二、砲臺守兵,三、各处汛地防兵,四、一等藏兵,五、二等藏兵,六、义兵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莅任·禀帖赘说》:“分拨各集防兵,宜时加检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