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山
【拼音】kāi shān,kāi·shān
【基本释义】
[ kāi shān ]
(一)、因采石、筑路等目的而把山挖开或炸开。[ kāi·shān ]
〈名〉佛教指最初在某个名山建立寺院的人。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在名山创立寺院。
宋 刘克庄 《送日老住九座山》诗:“守土亲为大檀越,开山留下废砧基。” 清 黄宗羲 《<山翁禅师文集>序》:“余游 云门 诸寺,至 平阳 , 山翁 开山经始。” 郭沫若 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一:“过桥不远在山麓的倾斜中,有一座 明 时开山的古寺名叫 茶土寺 。”
(二)、指首次住持。
宋 志磐 《佛祖统纪·择卿法师》:“ 元祐 二年,初建 寿圣院 ,请师开山。”
(三)、开创学派。
明 谢肇淛 《五杂俎·人部三》:“且 唐 初诸家,如 虞 、 褚 、 欧 、 薛 ,尚傍 山阴 门户。至 过庭 而超然融会,变成一家,几与《十七帖》争道而驰,亦一开山作佛手也。”
(四)、学派的开创者。
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二:“ 王文简公 士禎 才地渊雅,其诗学为本朝开山。” 蔡元培 《<鲁迅先生全集>序》:“最近时期,为旧文学殿军的,有 李越缦 先生;为新文学开山的,有 周豫才 先生,即 鲁迅 先生。”
(五)、为采石、筑路等目的而把山岩挖开或炸开。
(六)、开垦荒山。
(七)、指在一定时期开放已封的山地,可进行放牧、采伐等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