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窟
【拼音】shí kū
【基本释义】 古时一种就着山崖开凿成的寺庙建筑,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和石刻等,如我国的敦煌、云冈和龙门等石窟。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依山岩凿成的石室。亦泛指石洞。
《晋书·隐逸传·郭瑀》:“凿石窟而居,服柏实以轻身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物异》:“ 儛溪 古岸石窟有方镜,径丈餘。” 宋 戴复古 《光泽溪上》诗:“风林无鸟宿,石窟有龙蟠。”
(二)、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,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。著名的有 敦煌石窟 、 云冈石窟 、 龙门石窟 等。
《魏书·李崇传》:“以臣愚量,宜罢尚方雕靡之作,颇省 永寧 土木之功,并减 瑶光 材瓦之力,兼分石窟鐫琢之劳。” 姜伯勤 《敦煌寻梦》:“现存的分四层排列的482个石窟,是五至十四世纪的沙漠中的大画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