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薮
【拼音】shān sǒu
【基本释义】 (一)、山深林密的地方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藪藏疾。”汉 马融《广成颂》:“乃储精山藪,歷思河泽。”明 刘基《郁离子·枸橼》:“鸟兽以山藪为家,而豢养於樊笼之中,非其情也。”
(二)、山林与湖泽。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多拓林苑,禁同王家,包含山藪,远带丘荒,周旋封域,殆将千里。”《文选·卢谌<赠刘琨一首并书>》:“大雅含弘,量苞山藪。”张铣 注:“言量度广远,可以苞括山藪。”
(三)、犹言山野草莽。与“朝廷”、“廊庙”相对。《后汉书·谢弼传》:“臣山藪顽闇,未达国典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管宁传》“既已西渡,尽封还之”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《傅子》:“唯陛下听野人山藪之愿,使一老者得尽微命。”《南齐书·明僧绍传》:“山藪之人,政当凿坏以遁,若辞不获命,便当依 戴公 故事耳。”
【详细解释】
(一)、山深林密的地方。
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藪藏疾。” 汉 马融 《广成颂》:“乃储精山藪,歷思河泽。” 明 刘基 《郁离子·枸橼》:“鸟兽以山藪为家,而豢养於樊笼之中,非其情也。”
(二)、山林与湖泽。
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多拓林苑,禁同王家,包含山藪,远带丘荒,周旋封域,殆将千里。”《文选·卢谌<赠刘琨一首并书>》:“大雅含弘,量苞山藪。” 张铣 注:“言量度广远,可以苞括山藪。”
(三)、犹言山野草莽。与“朝廷”、“廊庙”相对。
《后汉书·谢弼传》:“臣山藪顽闇,未达国典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管宁传》“既已西渡,尽封还之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《傅子》:“唯陛下听野人山藪之愿,使一老者得尽微命。”《南齐书·明僧绍传》:“山藪之人,政当凿坏以遁,若辞不获命,便当依 戴公 故事耳。”